发挥世赛效应 打造技能强国——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同志就备战第45届世赛情况答记者问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8-12-13浏览次数:429

 我国世赛参赛形势依然严峻

 问:在2017年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一举跃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榜首,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备战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面临怎样的竞争形势?我国对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设定了怎样的目标?

 答:我国自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先后参加了4届世赛,累计取得了20金、15银、15铜和41个优胜奖,实现了从奖牌到金牌的突破,从夺金到跃居金牌榜、奖牌榜榜首和团体总分第一的历史性飞跃。同时,我国还成功获得第46届世赛举办权,完成申办、参赛双丰收的光荣任务和为党的十九大献礼的历史使命。

 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世界技能竞技“第一阵营”,但客观地讲,我们还不是技能强国,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一是总体竞争加剧。现在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79个,比2010年增加了26个。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技能,重视技能运动,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二是传统技能强国优势依然存在。韩国、瑞士、日本、巴西等国家长期位居世赛“第一阵营”,各自拥有一批传统优势项目,这些国家的实力不容小觑。三是俄罗斯作为第45届世赛举办国,将是我国强劲的竞争对手。以上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夺牌的机会和空间。

 经历过4届世赛,我国的参赛经验越来越丰富,训练的方式方法越来越科学规范,对规则、标准、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也越来越全面,一些项目也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优势。

 发挥集训“1+1>2”效应

 问:8月27日,人社部召开了集训工作动员会,对集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集训工作只是为了选拔参赛选手吗?

 答:从今年9月开始,一直到明年8月下旬参赛前,是我国备战第45届世赛的集训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集训和阶段性考核,从500多名入围国家集训队的选手中,选拔出最优秀的选手代表中国参赛,这是集训工作的核心目标。

 除了选拔选手以外,通过集训,还要达到锻炼队伍、营造环境的目标。所谓锻炼队伍,就是通过集训培养锻炼包括行政人员、专家、教练、翻译、场地经理等在内的世赛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不断积累竞赛工作经验,不断提高我国竞赛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所谓营造环境,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集训活动,在全国更好地传播世赛先进理念、推广世赛先进标准,进而带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发展。

 问:近期,人社部公布了第45届世赛中国集训基地名单,在156家单位设立了205个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规模比上届大幅增加,请问有哪些主要考虑。

 答:一是除个别未申报的省份外,全国各省份至少有1个集训基地,主要是希望发挥世赛的引领作用,带动各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二是对各方反映较好且培养出世赛金、银、铜牌选手的往届集训基地,原则上予以保留,避免重复性投入,确保工作稳定延续。三是全部采取多集训基地模式,即1个牵头集训基地和若干个非牵头集训基地,主要是希望发挥更多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优势,共同做好集训工作,达到“1+1>2”的效果。

 “举国体制参加世赛”系误读

 问:去年我国在世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有人发出了“举国体制参加世赛”的质疑,如何看待这一质疑?

 答:我国取得优异成绩,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实力是相吻合的。具体而言,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得益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围绕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青年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实力得到提升。

 二是得益于科学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多次参加世赛和技术交流活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借助我国产业门类齐全、院校和企业数量众多的优势,我们为各参赛项目确定了一批高水平的集训基地,采用最先进的标准进行科学培养训练。我们还客观、公正地遴选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技术指导专家团队,广泛开展世赛技术交流活动,增加选手参赛经验。事实证明,这些选手在世界技能竞技舞台上展现了较强的技能实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及精神风貌。

 三是得益于选手和专家团队的努力拼搏。参赛选手赛前刻苦训练,赛中顽强拼搏;专家、教练、翻译组成技术团队,密切配合、齐心协力,为选手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们的做法和“举国体制”具有明显区别:

 一是从参赛的最终目的看,不在于获得了多少金牌、奖牌,而在于通过参加世赛掀起“技能运动”的热潮,让社会更加关注技能,让有关部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行业企业更加重视技能,让更多青年学习技能,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推动建设技能社会,实现技能强国。

 二是从工作目标上看,我们参与世赛、选拔优秀选手参赛,并非是用大量的成本打造极少数“技能精英”,主要目的还在于扩展世赛先进理念,掌握和推广先进技术标准,大规模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

 三是从工作效果看,通过参与世赛,引领、带动、推动了全国各地技能事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发挥各集训基地优势,集中攻关,着力提高竞技水平,实现为国争光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集训基地的建设,推动各地重视支持集训基地所在单位发展,加大投入,打造全国领先的专业,树立集训基地品牌,产生“乘数效应”,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到技能事业中。这与“举国体制”单纯为参赛而参赛所产生的效果有明显区别。

 四是从竞赛工作本身看,我国成功申办2021年第46届世赛、第44届世赛参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对全面提高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树立技能竞赛品牌,增强竞赛吸引力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申办世赛、积极参赛是一个不断与国际接轨,对标先进标准、规则模式、组织流程、赞助方式的过程,是不断让职业技能竞赛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过程,更是不断引领社会观念转变、营造良好氛围、吸引更多人参与技能事业的过程。

 将世赛先进技术转化到教学生产中

 问:如何将世赛优异成绩的影响转变成对技能人才的尊重和对社会风尚的转化?如何把赛场上的优秀技术转变到教学和企业生产中?

 答:随着我国参加世赛次数增多,获奖选手逐渐增多,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也逐渐增强。将世赛优异成绩的影响转变为对技能人才的尊重和对社会风气的改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向入手: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奖励政策。从政策制度入手,通过完善大赛奖励政策等措施,提高获奖选手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要通过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各类新闻媒体,以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世赛和世赛优秀选手的宣传。

 下一步,为进一步把世赛中的先进技术转换到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始终坚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技工院校教学和企业生产所遵循的基本制度,贯彻在企业生产和院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企业为主导,全面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企校共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把人才培养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将世赛赛场上的优秀技术及时转化到教学和生产实践过程中,为企业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是搭建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动平台,打造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全方位深度推动校企合作。

 三是坚持推进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行业企业的参与下,推动竞赛内容标准与专业课程建设、日常教学相结合,推动职业技能体验式教学常态化,促进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竞赛媒介,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的效果。

 问:在未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人社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应对?

 答:我国技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对此,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应对措施:

 一是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二是加快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四是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深化职业资格评价改革。五是加强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六是加大表彰激励宣传力度,营造广泛关注和支持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赵为)